“红白事”为何要设置“红线”?殡葬24小时服务电话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17:41

自古以来,殡葬24小时服务电话 4008341834中国人把男女结婚仪式称为红喜事,把老人寿终正寝称为白喜丧,统称“红白喜事”。“红白事”的操办形式属于民俗范畴,也是一个区域相沿成习、相互影响的文化现象。

有媒体调查发现,在治理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问题上,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心存芥蒂:对这种涉及千家万户的民俗行为,官方为何要画一道纪律“红线”?

道理很简单:民俗影响民风,而在民风的形成与演化中,身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党员干部,其示范作用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非同一般人群。概括地说,对党员干部在“红白事”操办上设置“红线”,是维护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的必然要求,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带头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种令人忧虑的奢靡风气,在各种红事当中最具代表性、普遍性的婚事大操大办,在一些地方呈愈演愈烈之势——“400万宾利豪车嫁妆”“888万现钞礼金”“1080万订婚彩礼”“2.1亿元奢华嫁女”……媒体与自媒体镜头下的“土豪婚礼”,花样翻新,不断升级。在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空前严重的当下,这些新闻事件制造出一场又一场令人震撼的“视觉风暴”和“心理地震”。

2013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指出:“一些丧葬陋俗死灰复燃,丧事服务咨询 4008341834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活跃,突出表现在:火葬区遗体火化率下滑、骨灰装棺再葬问题突出,土葬改革区乱埋乱葬、滥占耕地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重殓厚葬之风盛行,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现象滋生蔓延,加重了群众负担;少数党员、干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利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热衷风水迷信,修建大墓豪华墓,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作为执政党的成员,党员干部理应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践行者。

带头抵制陈规陋习的需要。清代诗人杨静亭曾在一首题为《都门杂咏·时尚门·知单》的诗中感叹:“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古时的人情消费重压,在今天的城乡依然随处可见。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4月,辽宁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征集群众意见的过程中,一位乡党委书记当场念的一则短信令人吃惊:“开业结婚盖猪圈,当兵换瓦三周年;嫁女老人回灵饭,随便起名就瞎办。一年随礼好几万,你说百姓可咋办!”有关部门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全省很多农村都存在这样的情形,一些村平均每年办婚丧、升学、乔迁等庆典上百场。即使每户每次随礼100元,一年下来也得一万多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随礼陋习,辽宁在全省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陈规陋习,通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海城市一位村委会主任说:“现在要求党员不能随意超范围参加宴席,抓到了根儿上。管住了党员干部,也就管住了村民。‘头头脑脑’都不来了,没啥‘硬人’给撑场子,村民办宴席也就没意思了,人情随礼风也就随之淡了。”

实践证明,对党员干部做出“限令”,有助于全社会移风易俗。

带头厉行勤俭节约的需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人做出的深刻总结。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位的同时,各种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现象也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中国每年仅食物浪费的总量,折合粮食就多达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数字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2011年的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以上两组数字形成的反差,令人痛心,发人深省。

“当下,人们都在为变味儿的婚宴叹息,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革故鼎新。既然个人不能理性而务实地办节俭、低碳、绿色的婚宴,那么,政府就有责任进行干预和引导,直至社会认可、民众满意的公序良俗的形成。”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彦广认为,传承勤俭节约的民族美德,既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党和政府的制度性引导。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应该是党员干部带头坚持的政治本色。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