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莲灯侍女俑 翩若惊鸿 演绎宋韵风华殡仪一条龙 殡葬服务殡葬丧葬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18 23:47

三彩莲灯侍女俑 翩若惊鸿 演绎宋韵风华

2025-02-10 10:41

发布于:陕西省

汉中市博物馆拜将坛馆区展出的宋代三彩人物俑。

三彩莲灯侍女俑。

和三彩莲灯侍女俑一同出土的三彩将军俑。

和三彩莲灯侍女俑一同出土的三彩吹篪杂剧俑。

三彩莲灯侍女俑

姓名:三彩莲灯侍女俑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宋代

出土地:汉中市汉台区

年龄:800岁左右

户籍登记时间:2001年

现住址:汉中市博物馆

本报记者 杨露雅文/图

“透过这件宋代的三彩莲灯侍女俑,殡仪一条龙 殡葬服务殡葬丧葬 4008341834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宋韵之美,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社会百态……”2月5日,在汉中市博物馆拜将坛馆区,讲解员樊静正向游客讲述三彩莲灯侍女俑的故事。

展台上,三彩莲灯侍女俑一袭绿衣、头顶莲花、脚踏祥云,散发着十足的“仙女”气质,凭借超高的颜值获得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20多年前,三彩莲灯侍女俑等几十件宋三彩在汉中市汉台区陈家营的一座宋墓出土。这批文物制作精致考究,造型生动活泼,制作技法高超细腻,生动反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面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宋代陶俑的精品之作。

壹 发掘和研究 宋三彩惊艳亮相

2001年1月,在汉中市汉台区陈家营的一处工地,工人偶然发现的一座古墓引起当地广泛关注。经请示后,汉中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该墓葬在历史上曾遭受严重破坏,发掘时仅剩部分甬道和墓室,墓中并未发现能证明墓主人身份或墓葬年代的文物。但从墓葬形制和丰富的随葬品可以看出,墓主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墓中,我们发现了3枚钱币。其中,年代最晚的一枚为北宋末年的政和通宝。对比之前在洋县发掘的南宋彭杲夫妇墓及在四川广元地区发现的南宋时期的墓葬资料,我们判断该墓葬的年代为南宋时期。”汉中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李烨说。

陈家营宋墓中共出土了79件(套)珍贵文物,按质地分为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其中,一批造型各异、做工精美的宋三彩引人注目。“这批宋三彩数量大、精品多、釉色全、价值高,是近年来发现的宋三彩中的精品。以三彩莲灯侍女俑为代表的数十件宋三彩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李烨介绍。

三彩莲灯侍女俑高29.5厘米、宽6厘米。侍女身穿绿色圆领长袍,头顶莲花形状的灯盏,足踩六角形云台,云台下有祥云状支脚。

衣着素雅、身姿婀娜的三彩莲灯侍女俑仿佛飘落人间的仙女,给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

三彩莲灯侍女俑出现在墓葬中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一般认为其象征长生灯,殡仪馆殡葬服务联系电话 4008341834也叫长明灯。在古代,人们认为在墓中放置长明灯,可以保佑后世子孙聪明安定、无病无灾。

关于长明灯有许多传说。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里所说的人鱼膏即为长明灯的燃料。

永久不灭的长明灯可能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但这件三彩莲灯侍女俑却真切地反映了南宋的丧葬习俗。三彩莲灯侍女俑以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制作成为宋三彩中的佼佼者。

此外,陈家营宋墓中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三彩杂剧俑。这些俑造型生动,极富生活情趣。这些杂剧俑陪伴墓主人一同“长眠”,或许说明墓主人是一位杂剧爱好者。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这批三彩杂剧俑为研究宋代杂剧等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墓中还出土了三彩文吏俑、将军俑、仰观俑、伏听俑、生肖俑及动物俑。这些成为研究宋代官职、丧葬习俗、服饰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李烨说。

贰 继承和发展 展现宋代风貌

三彩莲灯侍女俑除面部和脚踩的云台为白色外,其余部分均为绿色。或许有人会好奇,只有两种颜色也可以被称作“三彩”吗?首先,宋三彩一般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釉陶制品,在唐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且独具特色。其次,“三彩”并非代表器物上只有3种颜色,而是多彩的意思,所以无论器物上有多少种颜色,都可被称为“三彩”。

宋三彩在唐三彩的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釉色上,宋三彩继承了唐三彩釉色丰富的特点,除黄、绿、白、褐4种主色外,还有艳红、乌黑、酱色等颜色。宋代还新创了一种色泽青翠明艳的翡翠釉。

宋三彩的素胎一般呈浅红色,或白中泛灰。有时为了不使胎色影响釉色,工匠会在素胎表面施加白色的化妆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釉面的光洁度。

在制作工艺上,二者的原料都为高岭土,且都经历了两次烧制。不同的是,有些宋三彩在第一次入窑素烧时温度较高,胎质已经瓷化,因此与唐三彩相比,这些宋三彩质地坚硬,吸水率低。

在人物造型方面,这批宋三彩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姿态逼真、刻画细致,甚至连表情和神态都惟妙惟肖,可见当时工匠惊人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艺。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并在宋三彩上有所体现。与唐三彩多出现在王公贵族墓葬中不同,至宋代,宋三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此外,宋三彩的人物造型更接近现实,身材比例适中,面部清瘦,表情严肃,符合当时的审美。

在种类上,宋三彩也有所拓展。北方主要以三彩枕、炉、盆、盘、瓶等生活用具为主,也有建筑模型、建筑构件和小型工艺品;四川、陕南和湖南等地仍延续唐代将三彩制品作为陪葬品的传统,种类以人物俑和动物俑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主要在长安、洛阳地区流行的随葬三彩之风,到了宋代转移到了南方。究其原因,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多战事,导致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有些习俗也随之南移。

“除陈家营宋墓外,在汉中的洋县和勉县也出土过宋三彩陪葬品。”李烨说。

陶俑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下的产物,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习俗、经济活动的生动记录,也是研究陶塑艺术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以俑入葬的传统由来已久,例如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唐三彩。宋三彩虽不如前两者常见,但在研究宋代的社会习俗、经济发展、审美意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叁 保护和修复 让文物活起来

超凡脱俗的三彩莲灯侍女俑、气质儒雅的文吏俑、威风凛凛的将军俑、活泼诙谐的杂剧俑……汉中市博物馆拜将坛馆区整齐地摆放着十几件(套)宋三彩俑。这些俑动作各异、服饰精美、栩栩如生。

宋三彩俑看起来光鲜亮丽、神采奕奕,这离不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精心修复和保护。

由于当年是抢救性发掘,宋三彩俑出土后,专家只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修复,加之保存条件有限,导致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2019年,汉中市博物馆启动了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馆藏陈家营宋墓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对病害问题较为突出的44件(套)文物进行保护修复。

为了还原宋三彩俑的风采,专家们仔细论证,反复试验,只为找到最优解。“就拿修复中的作色工序来说,专家们开始准备了3套方案,通过对比修复效果,确定了最适合的方案。”汉中市博物馆业务科科长王雅茜介绍,陶器修复作色‌是指在陶器修复过程中,对修复部位进行上色处理,使其颜色与原陶器表面颜色一致,不留修复痕迹。这是陶器修复中的关键技术,主要目的是使修复部位与原陶器的颜色和质感完美融合。

经过数年的准备和修复,2023年3月,44件(套)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式完成,文物整体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得以体现。目前,14件(套)宋三彩俑已在汉中市博物馆拜将坛馆区展出。

全新亮相的宋三彩俑受到游客的喜爱和关注。为了创新展陈形式、丰富参观体验,去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汉中市博物馆推出了3期“宋韵风华——馆藏宋代精品文物展”线上展览,游客可以通过手机,360度欣赏文物之美。

“未来,我们将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我们不仅要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也要研究好、利用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王雅茜说。

来源:陕西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