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殡仪一条龙 殡葬服务殡葬丧葬 4008341834甘肃岷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和开展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提升行动为重要契机,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县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向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牵住责任“牛鼻子”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制定印发《岷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计划》《岷县治理高价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提升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在县级层面,以及县直牵头部门、各乡镇、村(社区)分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抓村(社区)的责任机制,构建起“领导小组牵头指导、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乡镇具体负责、村社推行落实”的四级联动落实体系。
目前,全县先后组织召开移风易俗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丈母娘培训班、服务行业行政约谈会议4次。各乡镇积极响应,累计召开移风易俗群众大会480余场次,宣传教育群众25.3万人次,确保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搭建干群“连心桥”
聚焦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不文明婚闹等突出问题,指导全县372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文明新风的各项要求融入其中,在修订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情民意,将群众认可的好家风家训,以及村民关注的环境卫生、邻里和睦、婚育新风、民主法治、乡风文明等内容纳入其中,并建立执行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村民对村规民约的遵守情况,发挥群众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
各村(社区)不仅将条款式的村规民约在村内醒目位置公示“上墙”,还创新形式,殡仪馆殡葬服务联系电话 4008341834将其编撰成三字经、顺口溜、快板、“花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这种方式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又简洁明了,便于群众掌握和遵守。同时,全县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移风易俗自治组织1488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在乡村自治中切实搭建起干群沟通的“连心桥”。
划定执行边界线,校准治理“基准点”
岷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制定限高标准入手,明确符合县情实际的婚丧喜庆限高标准,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陈规陋习、转变思想观念。在农村,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嫁活动双方合计不超过2天,丧葬活动原则上控制在3天以内;城区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不高于650元,酒不超过140元/瓶,农村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460元,酒不超过95元;丧事不办酒席,推行“一碗烩菜办丧事”,且红白事全部控烟。此外,红事礼金不超过200元、白事不超过100元。同时,各乡镇、村(社区)组织召开对乡风文明建设有正面影响、操办红白事宜经验丰富、群众信任度高的“总管”“媒人”“阴阳”、宗教教职人员等“四类”人员座谈会,不断加强指导及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四类人员”带头学习移风易俗政策知识,带头执行限高标准,做好推进移风易俗的‘排头兵’,让移风易俗从抽象倡导转化为具象可行的文明范式,推动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全流程闭环管理,算好报备“文明账”
建立完备的党员干部群众婚丧事宜四级“承诺、报备、监督”机制。县管科级干部和县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向县纪委监委报备,其他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向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备,村社干部向所在乡镇纪委报备,群众向本村村委会(社区)和红白理事会报备。明确要求党员干部群众操办宴席事前事后,必须按要求报告桌数、礼金等情况,并作出“带头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宴”等承诺,相关情况全程接受监督检查。
目前,全县共完成红白事报备登记1700余起。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每月对婚丧喜庆事宜进行统计,定期分析研判,形成“事前报备承诺、事中监督服务、事后跟踪问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打造多元化宣传矩阵,做强宣传“舆论场”
县乡村三级按照“1+3+N”模式,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帮扶队成员、“五老”人员等组建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利用集市、传统节日、村广播、微信群等多样化的宣传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红白理事会,组建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队380多支,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确保志愿服务队能够切实加强对群众治理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指导和参与。同时,创新宣传形式,推出《党支部书记话移风易俗》短视频300期,创作秦腔《移风易俗“四字诀”》、沙画《让爱更纯粹》等精品力作60多件,以文艺力量浸润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乡风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汇聚乡村振兴动能,引领典型“风向标”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身边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探索建立“1+3+N”典型选树工作法,打造了“甘肃好人”温建华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1个;实施县、镇(乡)、村“3级联动”,协同发力,确保典型选树有力度;明确“N个维度”,深入青年、医护、教育等维度,挖掘出一批具有宣传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后选出包福同、高万炜等道德模范60余人。通过实地走访、群众评议等方式,挖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的优秀人物,结合“好媳妇”“好婆婆”和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广泛进行宣传报道。
一系列硬核举措之下,岷县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婚嫁彩礼平均金额明显下降,丧葬活动也更加文明节俭,“一碗烩菜办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丧葬活动时间缩短,费用降低,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在岷县蔚然成风,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岷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