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事我来讲|护士长赵英的第31个护士节丧葬白事服务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16 18:40

央广网西安5月12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常树浩)今年5月12日,丧葬白事服务 4008341834是护士长赵英度过的第31个护士节。护士节前夕,记者在西安市第一医院老年呼吸内科的大楼前见到步履轻快的赵英,她摘下口罩热情地打招呼,并邀请记者前往她工作了二十余年的护士站。

护士站里的“管家婆”

上午7:30,赵英便进入工作状态,忙碌的一天从病人的床头开始。

“每一个病人的情况,我都必须要实地查看,包括病人是否有皮肤压疮的问题、床铺卫生的问题等等,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医生查房前确认完成。同时还要对护士夜班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我们科的危重病人比较多,需要格外仔细和留心。”谈起自己的工作,赵英面带微笑,自信沉稳。

护士长赵英因长时间佩戴口罩,鼻梁和脸颊上时常会被勒出一道痕迹(央广网记者刘昱 摄)

作为护士长,赵英需要管理老年呼吸内科13名护士的日常工作,同时还协助整栋楼66名护士的管理、协调和沟通。

“人家都说护士长是‘管家婆’嘛,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比较多。”赵英笑着说。

除了管理整个护士站的大小事务以及病人护理,处理紧急情况更是护士长的重中之重。

就在采访前一天下午五点,住在三层的一位八十岁患者吃饭时突然瞪大眼睛,表情痛苦,正在交班检查的赵英敏锐地察觉出异常,紧急采取措施,从老人口腔中掏出一大团未嚼碎的馒头。“幸亏当时我们交班碰上了,要是再晚几分钟,白事一条龙有哪些服务土葬 4008341834情况不堪设想。”

类似这样的紧急情况,在赵英的工作中时常发生。“老年呼吸内科的重病人较多,我之前觉得我不是这种急性子的人,但我说话做事慢慢地变快了,尤其抢救病人的时候,容不得犹豫。”赵英在工作中逐渐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个性。

病人眼里的“小赵”

“护士长看起来又年轻了不少。”步入老年呼吸内科的走廊,遇见的病人及家属熟练地跟赵英打招呼,赵英也热络地回应,仿佛是与熟悉的朋友寒暄。

在赵英与病人家属、护士的交谈中不难发现,赵英对每个病人的情况了如指掌。“3床的病人今天注意血压情况,昨天指数有点高。”“一会儿跟10床老先生的家属交代一下,以后尽量吃流食。”……

“原来说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老年科,护理的占比还要更多一点。”2006年赵英从神经内科调到了老年呼吸内科,在与老年病人打交道近20年的时间里,赵英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跟老年人交流,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一些,要更耐心,更细致,一定要有共情心和同理心,说话一定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讲,才能真正把病人照顾好。”

正是赵英的细心和耐心,赢得看护病人及家属的赞赏。

赵英正在检查病人情况(央广网记者刘昱 摄)

“小赵平常对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们有什么事情都找她,她愿意听我们说,经常笑嘻嘻的。”一位近80岁的病人调侃着告诉记者,“除了我家里的银行卡密码小赵不知道,其他她啥都知道了。”

今年53岁的护士长赵英,被病人亲切地称为“小赵”。“刚来的时候脸上红扑扑的,个个都是‘红富士’,时间长了就变成‘黄元帅’”。赵英调侃道。工作中的她,更像是一位热情开朗的知心姐姐,时刻关心照顾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将科室的护士团队牢牢凝聚在一起。

时常“缺席”的母亲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赵英即将迎来她度过的第三十一个护士节。守护病人是赵英的职责,忙碌也是她的工作常态。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30余年,赵英觉得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女儿。“我后来才知道,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整天趴在窗户上等妈妈来接,但好像每次都落空。有天下午我外出学习结束早,有点时间去接她,那是唯一一次去幼儿园接她,她那天特别高兴。”赵英说起女儿时,脸上满是笑容,“但这样也挺好,早早让她养成独立的习惯。”

赵英正在护士站处理相关工作(央广网记者刘昱 摄)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赵英总善于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态度,从业三十年,尽管辛苦,但回过头来,赵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说实话,不是我选择这个行业,而是这个行业选择了我。”回首三十年,赵英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各方面十分知足,虽然偶尔也会疲惫,会遇到委屈和困难,但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对刚入行的年轻护士,赵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先把人做好,才能把事做好。尽可能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真心才能换取病人和家属的真心。”

白衣执甲三十载,微光成炬暖人间。在赵英护士长轻盈的脚步里,仿佛看见护士们用双脚与时间赛跑、用双手托起生命的重量的时刻。从青丝到霜鬓,时光在她额间刻下的是医者仁心的年轮,30余年,她对千万名病患的暖心守护,在一声声“小赵”“赵姐”的亲昵称呼中,化作无形的“光环”和前进的力量,继续照耀着前行的守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