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台制度破陋习 落实措施树新风 ——元江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推乡村移风易俗取得明显成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那诺乡受传统思想影响,丧事服务咨询 4008341834在婚丧嫁娶中不同程度存在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消费等陈规陋习,较为典型的就是“打摸搓”(哈尼族最高级别的葬礼),群众办丧事花费较大,不良的丧事习俗成为当地广大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元江县政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调研组到那诺乡开展走访调研,并于2023年7月11日在那诺乡哈施村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和那诺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部分县政协委员、各村(社区)负责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群众代表等,召开以“那诺乡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经过广泛协商,会议达成两项共识:建立那诺乡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长效机制;建立县直相关部门长期帮扶指导那诺乡移风易俗工作的联动机制。
此次院坝协商议事会议结束后至今,那诺乡党委乡政府及辖区内各村(社区)、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市场监管局等协力推进,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确保协商成果转化取得实效——
强化制度建设。那诺乡党委、乡政府建立健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长效机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移风易俗工作座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出台《那诺乡关于进一步加强“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红白理事会换届办法》《村民议事会的职责与制度》等,殡葬服务热线是多少 4008341834针对红白喜事的办事待客范围、就餐桌数、饭菜标准等作出指导性规范。指导各村(社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将反对封建迷信、红白喜事从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进行公示和入户宣传,让村规民约成为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原则落地和村民自治的基础,让村民真正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实行“一事一户一档”,凡丧事一律由村组逐级递交办理审批表至乡党委、乡政府,凡红事统一由村组上报彩礼、办席等相关情况,与村民签订《遵守移风易俗新规定承诺书》。督促全乡各村(社区)的红白理事会正常履职,共同参与红白事,理事会成员提前介入规划流程,劝导家庭合理收取彩礼、简化丧葬仪式,避免大操大办,有效节约了红白事办理成本。
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加大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双语广播(汉语、哈尼语)、张贴宣传标语、制作《一封家书》短视频等方式,定期在村组、中小学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那诺乡赶集日契机,宣传那诺乡移风易俗新规和红白理事会相关制度等;利用乡村广播,每日定时播放移风易俗倡议,覆盖全乡各村(社区)。加强对农村举办婚丧喜庆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检查,为老百姓集中办客筑牢“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示范引领。聚焦群众生活中的铺张浪费、高价彩礼、酒驾醉驾、“等靠要”意识重、卫生意识差、教育理念落后等社会风气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做好示范,抵制不良的攀比、浪费、酒驾醉驾等风气,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举行“万名党员进党校”暨送教进城活动等,要求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工作中当楷模、做表率。充分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乡贤结对帮扶、致富带头人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示范,表彰命名两批“那诺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充分发挥村(社区)红白理事会作用,及时对有苗头、倾向的人员开展说服教育,通过严格执行规定,引导群众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引导群众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消除因婚、因丧返贫的风险隐患。
截至2024年12月底,那诺乡共登记报备办理丧事119起、红事32起,通过严格执行规定,切实减轻群众“人情债”,引导群众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和传播者。那诺乡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和持续性的群众宣传,走出了一条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新路径,移风易俗工作在稳步推进中成效初显,高价彩礼、人情攀比、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逐步转变,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厚养薄葬”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讯员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