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举办庆祝曲剧诞生99年文化活动
《 河南日报农村版 》( 2025年05月23日 第 05 版)
榆树陈村文化合作社社员打擂演出
梦回大宋文创市集在建项目
“张公巷窑址”标志碑
梨园社区文化合作社社员打擂演出
梁献君领衔演奏,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10名弟子合奏曲胡经典名段《大起板》
刘青
侯庆祥
牛艳荣
程乐琴
郑诗妍
中大街“张公巷窑址”东西两侧的“咱村有戏”斗戏擂台
本报讯 2025年5月18日是河南曲剧诞生99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汝州市按照安全、节俭、隆重、惠民的庆典活动要求,在汝州市中大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公巷窑址”标志碑两侧、梦回大宋文创市集,策划举办了“豫出彩·一起来”“咱村有戏·地摊斗戏”系列文化活动。
活动中,乡村文化合作社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不相让,曲剧名家和名角群英荟萃,赢得观众阵阵喝彩,一直唱到月落星稀天欲明。在这里,我们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村(社区)文化合作社打擂“龙虎斗”
5月18日下午5时许,天还是那么热,太阳把中大街路上的石板烤得发烫。
汝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赵志勇看看天、看看街,再看看在一旁阴凉处坐着摩拳擦掌的米庙镇榆树陈村、煤山街道梨园社区的两个文化合作社社员,深吸一口气说:“开始吧!跟大家说说,小心中暑。”
话音刚落地,榆树陈村文化合作社的乐队就在“张公巷窑址”标志碑东侧,殡仪丧葬服务 4008341834奏响了豫剧《朝阳沟》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的过门。
“张公巷窑址”标志碑西侧,梨园社区文化合作社也不甘示弱,九姐妹合作演唱了清新欢快的豫剧《朝阳沟》上山一折,充满了热情和喜庆的氛围。嘿!这不就是在“叫板”吗?看来一万个不服啊!
就这样,榆树陈村、梨园社区的两个文化合作社,在擂台上你来我往“龙虎斗”,一直斗到天将黑,直到来自省城的曲剧名家名角登上梦回大宋文创市集的舞台,还没停歇。
名家名角在梦回大宋文创市集各领风骚
中大街那厢的打擂还没停歇,梦回大宋文创市集里的舞台已开始热闹。
首先登台的是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曲胡演奏家梁献君的弟子郭乐乐、耿立新等人,10把曲胡一个调,《曲韵声声醉汝州》荡气回肠,引来满堂喝彩。
压轴登台的刘青演唱了现代曲剧《婚姻大事》选段《白头到老过一生》。返场后,又演唱了《陈三两》中的选段。刘青已年过花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曲剧“张(新芳)派”亲传弟子。
一级演员、著名小生侯庆祥登台,演唱了曲剧《宋士杰告状》选段《宋士杰不禁喜洋洋》。汝州籍的湖北宜城市曲剧团领衔主演李发水表演了《屠夫状元》选段《老伯待我情意重》。来自栾川县曲剧团的首席曲胡演奏家程乐琴自拉自唱,表演了《陈三两》选段《陈魁家住陕西延安城》等。
一级演员、青年曲剧表演艺术家牛艳荣在演唱完曲剧新戏《夸河南》后,观众纷纷大喊:“再弄几段,没听够!”在观众像当天的天气一样热的热情中,她返场表演了曲剧《泪洒相思地》中的经典唱段《连连恳求亲生父》《一腔悲愤向谁说》。
著名网络戏曲传播者“麦田”(齐选杰)、郑诗妍、戴景超等分别表演了各自拿手的曲剧名段。
当天晚上10时40分,演出在梁献君领衔演奏、其10位弟子合奏的曲胡经典名段《大起板》中落下帷幕。
此项庆祝活动由汝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汝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汝州市群众艺术馆、汝州曲剧传习所、梦回大宋文创集团承办,梁献君河南曲剧创作研究中心协办。
(张鸿飞 任景法/文 张鸿飞/图)
相关链接
甩跷登台 曲剧诞生
史料显示,明末清初,汝州一带形成了以说唱形式为主的比较完整的曲种——大调曲子。大调曲子又逐渐和洛阳的俗曲小令融会贯通,并与当时盛行的另一娱乐形式高跷相结合,边踩跷边演唱,形成了高跷曲。
1926年5月18日,当时的临汝县(今汝州市)杨楼镇郑铁炉村的朱万明、关遇龙等16人组成的高跷曲子同乐社,应邀到登封踩高跷演出,四乡八村的群众都来看热闹,不巧此时下起了大雨,不能踩跷演出,演员们与当地百姓一起用马车门板搭台,使演出继续进行。由此,高跷曲第一次甩掉高跷走上了舞台,曲剧也从此诞生。
曲剧的新发展
汝州是中国“曲剧之乡”。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曲剧”名列其中。
2009年,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在汝州举办。
2011年9月6日,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在汝州市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汝州市“曲剧之乡”称号。这场为期4天的曲剧盛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国家京剧院等单位主办。
2015年10月,“汝州曲剧”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