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不墓祭”再思考白事一条龙有哪些服务多少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6 06:23

历代对黄帝的祭祀,白事一条龙有哪些服务多少钱是“拜庙”还是“拜陵”?在此问题上,学界见仁见智,向有歧见。本期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认真的考证和梳理。欢迎广大读者关注。

近年来,随着把黄帝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呼声渐强,产生了对黄帝的国家级祭祀是应该在陕西还是河南的争论。不过,对于出现的这一争论,简单归之为陵、庙之争并不准确。河南新郑的拜祖活动始于1992年,相传这里古代建有黄帝祠庙。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祭祀,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延续了祭陵的传统,但从1999年开始祭祀黄帝大典改在轩辕庙举行,从而使得黄陵县每年的祭祀活动也并非直接祭陵。

汉代学者曾有“古不墓祭”的说法,古今都有学者提出质疑。其实,“古不墓祭”的说法具有一定合理性,蔡邕本人在表述中尽管只是说“闻古不墓祭”,但不能无视古代这种口耳相传资料的价值。由于礼书的残缺,虽然对于先秦诸多礼制无法得其详,但是考古和文献资料已经证明先秦是的确存在墓祭行为的,“古不墓祭”是历史上一定时期君王祭祀的主要形式,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绝不存在墓祭行为。

墓、坟、冢早期有别,秦汉以后逐渐混用。坟丘墓出现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普遍流行。君王的坟墓称陵,开始于战国中期,当时的秦、赵、楚等国都已经出现坟墓称陵的现象,如赵肃侯的寿陵、秦惠文王的公陵、秦悼武王的永陵、秦孝文王的寿陵等。

先秦时期,宗庙一般建在都城之内,由于祭祀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宗庙也成为都城的标志,王室宗庙实际上就是民间家庙的放大形态。在都城修建宗庙,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祭祀方便,唐代以后陆续出现的历代帝王庙也是在这种原则下修建的。另外,早期宗庙祭祀制度的出现还和墓葬形式有关。由于受到改朝换代和盗墓活动的影响,夏商周三代时期流行“不封不树”,后世更出现了依山建墓的葬制,都对祭祀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庙作为用于祭祀的重要建筑,在汉代以前尚未把庙建在陵墓附近,在陵旁立庙始于汉惠帝为高帝修陵庙,以后的多代帝陵旁都设陵庙,如霸陵有固城庙,阳陵有德阳庙,茂陵有龙源庙等。庙和寝关系紧密,古代学者往往把寝建在陵墓之上或其侧的历史推到秦,事实上其渊源更为久远。尽管西汉时期寝建在陵上或陵侧,陵庙则一般建在陵园之外,有日祭、月祭、季祭、年祭的制度。西汉时期,没有采用《周礼》中“天子七庙”的宗庙之制,每帝即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西汉晚期,陵庙制度衰落,从汉元帝开始,废置郡国庙,初步确立了按昭穆迭毁宗庙的制度。东汉制订了上陵礼,庙里的许多重要礼仪也转到陵寝举行,从而导致庙的地位有所降低。

后世之礼是在既有礼制的基础上的“损益”,特别是早期的《仪礼》《周礼》《礼记》等经典著作对后世礼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毫无疑问,从亲近祖先的角度看,墓祭或陵祭,很显然优于庙祭,即便流行庙祭时期,也并不是说陵墓无关紧要,依然存在与陵墓直接相关的礼制。庙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陵墓祭祀,但还有一道重要的程序,那就是从寝中请衣,在古代人们的认识观念中,尚需要把被祭祀者的灵魂引进宗庙。在历史上,庙祭和陵墓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尤其庙一般建在离陵墓、陵寝不远的地方。

由于时代久远,先秦时代对黄帝祭祀的记载较少。从现有的文献记载看,对黄帝的早期祭祀是在圜丘还是宗庙举行尚难以定断。《竹书纪年》:“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把对黄帝的祭祀追溯到黄帝去世之后,祭祀地点不甚明确。先秦时期对于黄帝祭祀的另一条重要记载见于《国语》,《国语·鲁语上》:“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针对汉代学者以禘为祭天之说,清朝学者胡培翚《禘祫答问》认为禘则追其祖之所自出,属于“禘为宗庙之祭,与事天无涉”。究其实,两说均有偏颇,禘为宗庙之祭,为周之制度,商代并未专属,而商代以前的情况,无论是文献还是考古资料尚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就是在秦汉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黄帝祭祀还是比较混乱的,黄帝具有五方帝、五精上帝、人帝等多种身份,王肃的“五帝不得为天”与郑玄的“六天说”的观念分歧,宋真宗时发生的王钦若和礼官的关于灵威仰等是帝名还是帝号之争,就是由于祭祀混乱所引发的认识分歧。完全把黄帝作为人帝祭祀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主要分为历代帝王庙祭祀、传心殿祭祀、景惠殿祭祀和黄帝陵祭祀等。

由于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形成较早,在全国多地出现黄帝陵和黄帝庙是正常现象。自从明代朝廷认可黄帝陵在今天的陕西黄陵县后,使得黄帝陵的祭祀得以制度化。明代在考得黄帝陵庙所在后,就定期派官员拜谒黄帝。在陕西祭祀黄帝的做法从明代至今,基本没有中断。唐代以后出现的庙祭和陵祭并存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分散且距离较远,皇帝无法亲祀,因此,才在京都设立帝王庙集中进行祭祀。因此,不论是庙祭还是陵祭盛行时期,并不代表不重视墓祭,相反陵墓在古人心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是因为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才制定出变通的庙祭制度。庙祭并不是祭祀制度的最优选择,这也是当下流行墓祭而不是庙祭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古代,尽管存在庙祭制度,但庙祭始终不能完全取代陵墓之祭。古代庙祭一道重要的程序,就是需要事先把被祭祀者的灵魂引进庙中,后世进一步把寝建在陵园,庙建在陵园附近,以方便祭祀。